十四屆兩岸四地新聞研討會隆重舉行 林中森肯定媒體營造兩岸關係貢獻
由《中國新聞學會》主邀的「第十四屆海峽兩岸暨港澳新聞研討會」於9月15日在台北市《世新大學》國際會議廳隆重揭幕。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林中森蒞會致詞指出,媒體是社會公器,由於兩岸媒體對交流的起動,以及過去建立共識,累積互信,創造60多年來最良好的兩岸關係的成就,要藉此機會表示對兩岸媒體所作的貢獻由衷表示敬佩與感謝。
這項由兩岸四地輪流主辦的新聞研討會,至今已由大陸、香港、澳門和台灣四地輪流舉辦過十三屆。今年第十四屆又輪由《中國新聞學會》舉辦,共有來自大陸、香港、澳門和台灣的新聞業、學兩界人士約80餘人與會。《中國新聞學會》理事長成嘉玲主持開幕式,成理事長致辭表示,這是兩岸四地期盼已久的會議。兩岸四地的會議已有20年的歷史,這樣一個民間活動交往能維持這麼久不容易。就如前年在三峽開會提到,經過這麼多年,兩岸四地新聞界已越走越近。過去,大家覺得彼此的環境不太一樣,相互間也很陌生。經過這些年,大家相處融洽。
可是,現在與20年前的環境有很大的變化。兩岸四地目前面對的問題也差不多。例如,紙媒面臨的困境,新聞道德要如何維繫,遇到的挑戰非常的嚴峻,媒體要如何經營,如何能夠生存下去。
當然,現在新媒體崛起衝擊了傳統的媒體。但新媒體的崛起也有很大的問題,如何生存收費亦是很大的挑戰,這是很值得探討的問題。過去開會,大家重視的是情感交流、相互認識,現在開會則是比較重視討論實質的問題,也就是如何面對這些挑戰。加上現在四地來往如此密切,是否有可能合作作媒體,由兩岸新聞人共同來經營媒體。
現在媒體的匯流使傳統媒體,例如我們很多的老朋友像香港的《新報》停刊、《成報》暫停印刷版、《壹週刊》大裁員,而有銷量冠軍的《忽然一周》也突然停刊。另外,新媒體的《鳳凰網》則是宣佈裁員轉型;連《彭博社》也傳出裁員的消息。所以,將來新聞科系學生的出路也會是很大的問題。要如何迎接這樣的挑戰,我想這是本次研討會一個很重要的主題。希望本次會議能夠想出一些實質解決這些問題的辦法。
隨後,大會貴賓海基會董事長林中森致詞指出,新聞媒體是社會公器,把社會的動態透過報導,讓大眾在很快的時間都能夠相互的理解,讓大家享受最新的資訊。可以說媒體與社會的進步是同步在進行的。一方面,媒體也幫政府宣導政令,作了許多社會的教化,所以媒體公器的角色,是擔負非常重要的使命,也有非常重要的功能。
兩岸新聞媒體交流是非常的重要,最早的交流,是1991年海基會與大陸海協會成立以後,在92年開始推動,至今一直都保持新聞團的相互交流。林董事長表示,媒體功能的效力非常大。兩岸的交流亦是如此,台灣1987年開放大陸探親,當時並無兩會,相關的服務就全有賴媒體的報導。因此,對兩岸媒體對交流的起動,以及過去建立共識,累積互信,創造60多年來最良好的兩岸關係的成就,藉此機會對兩岸媒體所作的貢獻由衷表示敬佩與感謝。
本次會議的主題是:「21世紀數位匯流下華文傳媒合作之理論與實踐」,將進行3場次的論文研討。會中分別就:華文傳媒在數位匯流下之探討、傳統媒體經營的挑戰與困境,以及有關華文媒體合作實踐之探討等議題作廣泛的討論。